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心语 > 【校长心语】如何搞好“低重心教学”

【校长心语】如何搞好“低重心教学”

2012年11月26日 09:43:27 来源:泰安市高新区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访问量:375

 

如何搞好“低重心教学”
 
周广冉
 
 几天来,脑海中老是翻腾一个事------如何搞好“低重心教学”。学校于3月20日出台了《北集坡一中教师“低重心教学”工作实施评价方案》,经过多次酝酿,老师们都认为“低重心教学”符合我校实际,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找的准。那么,怎么落实呢?经过多方调研发现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落实学困生的辅导。二是如何让学生“兵教兵”。现就第一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学困生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因占少数不多谈),一类是非智力型学困生,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性格、习惯)较差的同学。具体细分有这些:
          (1)由某一类缺陷引起的学困生。如由于知觉识别能力模糊而造成的这类学生观察能力较低。他们对形态、结构以及以实验为主等方面的知识的识别能力较差。对所学知识中有关图形、结构等感觉困难较大(女生较多)。由于语言表达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理解知识有一定困难,但动手能力强。由于行为缺陷造成的,此类学生注意力有缺陷或存在多动症,认知水平低,表现为愿学、乐学,但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学困生。还有少数综合性缺陷所造成的学困生。比例虽小,但基本上是每科都差。
         (2)由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学生中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破坏等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前者表现出愿学、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中多见。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一定比例。
        (3)无良好习惯引起的学困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跟不上、溺爱使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怕苦、怕累、怕难、贪玩、好吃。学习上在有困难时家长会教,养成不愿动脑,简单的自己做,难度大一点的或抄或等老师讲。到了初中,作业一多,自然造成学困生。
       (4)受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学困生。社会上有部分人,没有什么文化,连发票也写不了,一样发了财,有部分学生就以他们为榜样,接受他们的宣传,从小就感到我比他们强,我能写发票,从而不愿读书。加之有些学校周围的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自然产生许多学困生、辍学生。
      (5)假性学困生。此类学生由于在某些科上学习过程中出现过挫折或是对教师有意见或对某些科的认识淡薄,受社会家庭等的影响表现在一些科的学习上马虎、偏科。
      2.学困生形成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是由生理、心理、外界环境三方面造成的,现就提出以下几点原因进行探讨。
     (1)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由外部条件、心理因素致使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形成的,多数学困生在小学期间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好的学习方法,而是依靠简单的补课、重做、留下来等方法获得较好的分数,使知识不扎实,养成不懂老师会补。进入初中学习内容加重,不可能有教师能把学困生每天留下来补、重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缺陷加大,长此下去,造成学习困难。
    (2)自主时间不足,多数学困生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其最低限度掌握基本知识之需,教师强迫学生学,学生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转,不是学生想要学。学困生在应付作业上要花大量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自由读书,因而学习无兴趣,作业完不成,只有抄,恶性循环,产生学困生。
    (3)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影响智力的发挥,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方法,不同年龄阶段也应有不同的方法,学生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内容都是陌生的、不习惯的,用小学的方法是不适应的,谁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谁就学得轻松,否则易形成学困生。
    (4)个性心理有缺陷。表现在无求知欲或求知欲低,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无明确的目标,情绪消极自制力差,个性强、钻牛角尖,思维定势等。
   (5)认识问题。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录像、不健康的书刊等的影响,一些不思进取的人影响,一些读不读书我照样能当老板,你读了书,读了大学又怎样,照样下岗,没有工作。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学困生。
   (6)单亲家庭的增多,对子女的影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两辈人爱一个等因素也是造成部分学困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7)校风、学风、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一个学校是否有吸引力,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3.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总体看或在某科上的学困生
   (1)认知水平低。对自己不能作出独立、客观的评价,不能够通过一定的审美原则判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家长的评价是他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依据。
   (2)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在课堂上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分析问题的节奏,常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当有同学先于自己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表现出中断思考的现象,甚至有的学困生不愿思考,因为教师最终要告诉你答案或练习册后面就有答案。
   (3)心理波动大。学困生的心理不稳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听懂一点时就会显得兴奋和活跃,当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影响纪律;如果听不懂或不适应时,思想开小差,影响听课质量和教学秩序、纪律。
   (4)渴求进步,但三分热情。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优异成绩,得到教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持续时间不长,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所作所为反复性强。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6)习惯差。通常学困生要上课5分钟左右才能安静,用心听课,但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耍,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7)厌学。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厌学。对于校或班级组织的有关学习的活动他们兴趣不高,但组织的其它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等积极性很高。在这些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好象找到了自我,有了信心。
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因学习差影响班级成绩、纪律或经常不上课逃学或家长认识不清等问题就造成辍学。
  (8)心理创伤多。学困生在学习上与一般学生相比,付出同样的时间但达不到同样的效果,还经常受到批评,在家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而常受到指责,学习无乐趣,厌学自悲,有些父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也造成心理创伤。
   4.学困生的思维特点
    (1)再认能力差。学困生由于对知识掌握差,遇到过去的已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回忆、再认,使知识不连贯,无法跟上教师上课进度。
   (2)思维起点低,缺乏逆向思维。学困生对一个问题往往要从头开始。演绎能力低,逻辑性差,当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不知怎么办,中断思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3)思维启动过程慢,分析、综合过程不连贯,由于基础差,对一个问题的思维启动要较长时间,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毫无章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
  (4)思维模糊。学困生在学习中理不清知识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呈一片模糊状。
  (5)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举一反三的能力差。
  (6)归纳概括能力差。学困生的学习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共性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基本上无归纳、总结
   二.教育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一些对策探讨参考。
       1.以爱为基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老师应尊重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挖苦讽刺学困生,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与学困生建立感情,以帮助学困生的转化。
      3.学困生有毛病但渴求进步,特别希望老师能关怀和帮助他,要允许反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得到的报答是学生对教师尊重和信任。
     4.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主要表现在其教育上、观念上、责任心、事业心等因素上,富有理性,而学生尊重老师往往是通过学生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富有情感色彩,表现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是平等的,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困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减少学困生,又促进教学。
     5.加强理想教育。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不被重视,而常常受到嘲笑,使学困生茫然。如果我们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就会理解学困生的理想。所心应该大张旗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教师、工人或还是公园管理者、新型农民这都应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6.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告述我们人有八种智能,多数学生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学生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在八种智能方面所拥有的量各不相同,八种智能的组合与操作各有特色。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和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能获得更加公平而恰当的学习与成功的机会。
    7.确定了学习目标、分层次教学,培养学习动机和兴趣。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否则是会造成学困生和辍学生(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多数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达不到教师要求的目标,是被动的,苦恼的。布鲁纳的教学论中把目标分成等级。对学困生可先降低目标要求,当达到目标后再提高目标要求,使学困生学有所得,实现自己的理想。
    8.转变老师角色,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跟上课改的步伐,转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学习变为合作,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9.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有较大的变化,而老是用小学的方法来学习初中课程是不行的。这是教师的共识,但是初中的系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各学科应该加强学科学习方法研究,并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使他们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减少学困生。
    10.长期坚持习惯教育,学困生一般习惯较差,进入初中后吸收知识的能力增强,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增多,独立人格正在形成,思想变化快,如果不能长期坚持良好习惯教育就不能养成良好习惯,所以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又能达到养成良好习惯,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11.建议成立家长学校,对初一新生的家长进行短期培训,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求;怎样对待考试分数,孩子错了,应该怎么办,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减少学困生,使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
    三.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兴趣
 提高兴趣就要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美”
“题海战术使得90%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使学习尖子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智力。
       知识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就像对于大部分并非专家的人认识物质一样。人们只应该也只能够认识与自己的生活直接关系的固、液、气态物质,只应该认识天地河山、花木粮棉、钢铁机械、枪刀炮舰,而没有必要去研究麦粒的内部分子结构,原子的排列方式。虽然这也是科学的一项,麦粒又切切实实地由这些无穷的分子、原子、电子组成。
现在的题海不就是离开了知识的一般常态,去钻那些根本钻不完的变态吗?什么某字的7种用法,10种用法,请那些号称治学严谨的出题者去认真地翻一翻四库全书,翻一翻如烟海的故纸,怕是出到一百种用法还仍然有题可出呢当然这是知识,是国粹,也是事实。但是不是也该想一想,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不是有用。------魏书生
 
案例一:《从语文教学中感受美》
作者:孝南区实…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站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教学内容中蕴涵着情感美、景物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一、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情感美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背影》也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家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
  情感美教育,对德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由审美对象引发的情感体验,直接涉及到审美对象的评判,进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得出道德的判断,审美时由于形式的美丑欣赏必然进入对内容真假善恶的判断,从而避恶从善,去伪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净化,进而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用柏拉图的话说“融美于心灵”。课文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有亲情,也有爱国情、思乡情等,对于这些美的情感,教师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
  二、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美
  语文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具体、形象、生动,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应再现课文中描写的自然现象和图画,给予学生自然美的教育。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在《黄河颂》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黄河的图片或影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祖国江山的壮美,从自然美体会到祖国的伟大。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的美去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在《爱莲说》中,领悟到君子的形象;在《紫藤萝瀑布》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天净沙  秋思》中,感受到游子思乡之情。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领会这些理性内容,才能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
  我们还要通过自然形象让学生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如孙犁写的《芦花荡》,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也是如诗如画的。这部作品所反映的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从作品所描绘的背景上,我们却看不到残恒断壁,看不到硝烟烈火。通过景物描写,展现出人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
  三、引导学生体会人格美
  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历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润土的落后愚昧,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贝多芬的执着顽强,鲁滨孙的积极乐观……这些人物无不以他们的鲜明性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撼,让人领悟人格的魅力,使人得到美的愉悦。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通过对人物人格的鉴赏,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学会鉴别生活中的美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积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正面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得到美感,也要教会学生从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美。因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于反衬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
  四、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
  语文教学就是体会、领悟语言美。作品中美的语言能让人精神愉悦。比如同是写“莲”,就有南朝乐府民歌中歌唱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的乡情爱情;周敦颐咏叹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朱自清描绘的似“亭亭的舞女的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优美……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壮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等等;大量美文所蕴蓄的审美信息,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五、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美
  语文课文内容可谓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艺术是多姿多彩的。从课文中,我们就能领略到:“安塞腰鼓”的豪放;“口技”表演的精湛;印度舞的完美,孔雀舞的唯美;中国画的细腻,西洋画的夸张……课文将我们带到“苏州园林”,带到 “故宫”,带到“石拱桥”,带到“岳阳楼”。教师应带领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树立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去,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去感受作品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使他们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迪、个性的张扬。 
总之,语文课是一门有着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又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文,还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
 
案例二:     《生物教学中美育的研究》
山西运城中学      焦健康
摘 要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美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对学生品格的完美是最好的教育材料。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美的环境下,认真学习,发展自我,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21世纪优秀人才。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美育 智力  创新  人格                              
一、    前 言
 1、美 育
美学是指人对味、色、声、形、景和物等好的感受。1750年,德国著名的美学家鲍姆加登就曾在《美学》一书中从认识论角度指出,感性认识的完满就是美。目前,人们对于美的研究早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美学。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而获得美感。然而,人的美感不是天生的,美感是人在社会与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教育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播美学知识、进行美学的教育活动被简称为美育。
生物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如能充分挖掘运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够多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对启发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有着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意义。
 2、生物学中的美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就生物本身而言,它就是一种自然美的典型化身。其表现形式有:形态、结构、功能、对称的简洁美;造型、节奏的和谐美;形式的多样统一美。
(1)简洁美
研究生物学中的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反应、遗传变异、进化、生态等现象和规律,不难发现其简洁性。例如:数以百万种之多的高等动植物都具由一种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成千上万个遗传基因,仅是由八种核苷酸组成;功能多样的蛋白质是由约 20 种氨基酸组成;从哲学意义上讲,这些都表现出一种简洁美。
(2)和谐美
和谐是协调,是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和谐给人一种恰如其分、浑然一体、井然有序、轻松自如的美感。比如:生物全息律揭示,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人的手、足、耳等器官都可体现出人体的每一部分。又如生物重演律,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美,这些无不包含着和谐、圆满、匀称、均衡的美感。
(3)形式多样统一美
通过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发现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形态、构造、生理、生态、遗传进化千姿百态,形成了不拘一格的美的样式。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既统一又独立的内在联系。例如,生物进化论证明,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遗传密码的三联体与各种各样生物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美的经验现象多彩多姿,很难一一列举,实际上,美具有千姿百态,不拘一格而又富含着和谐一致,简洁明快,井然有序的特点。(全文略)
 
案例三:《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美》
[日期:2010-01-07] 来源:  作者:李峰    
  【摘要】怎样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怎样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文章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揭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 发展 。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观感受能力;美的本质;数学美感;数学实验;数学模型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在给刚入学的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美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数学美,展现数学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数学美不象 艺术 美那样外显,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和审美意识的产物。具体来说,数学美的本质就是数学关系结构系统与作为审美主体人的意向融合。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很难把数学美的真正意蕴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深入发掘,精心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数学美的意向和感觉,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欣赏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1.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美的内容、本质、思想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规律。通过数学的 历史 故事、数学解题方式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美的兴趣,使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终热爱它。从表面上看,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同时也蕴含了一种 哲学 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理性的美。
    数学教学过程中,当课程进行到某一阶段时,设计一种能引起学生产生奇异感的情境,从而诱发出学生急待探知的强烈欲望。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设计以下过程:①新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奇异的源头;②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教师迅速说出能被3整除的数, 其余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是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奇异的目光,从而诱发了急待探知的强烈欲望。接着老师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待讲完之后,方法随之而得,学生从中饱尝了奇异美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2.显示数学美的统一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数学知识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体系。在数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把握这些有机联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的结构,而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引导学生深入发掘他们的内在联系。发现当梯形上底缩短为0时(上底小于下底),这时梯形就转化为三角形, 因此三角形可视作上底为0的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可看作上下底相等的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可视作为特殊的梯形。当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视作梯形的特殊形式,可把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统一到梯形面积公式之中。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便于掌握知识的本质,从中感受了数学的统一美。-
    3.展现数学美的对称
   “对称”是人们最容易领略的数学美感之一。在我们周围的千姿百态的物体中,很多都具有某种对称性。数学的对称正是现实世界里形形式式对称的再现和引伸。几何知识的初步教学中,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这类图形的特征,发现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翻转180°,直线两旁部分能完全重合,而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然后让学生知道,在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对称知识建造房屋、庭院、桥梁等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学生从中领略了对称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好几何知识的信心 。
    4.追求数学美的本质
     数学不但体现了 科学 美,也体现了 艺术 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加强美学修养,在教学中追求艺术美的本质。数学教学中的艺术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美,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有严谨、合理的结构,教学环节之间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应体现对双基、能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顺序、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等等。二是形式美,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很大的相同性,但教学方法的形式却是千变万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数学CAI课件的制作等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构成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形式美。三是机智美,在数学教学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教师的随机应变,因势力导,巧妙地化解矛盾,体现一位教师的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好评,使教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 发展 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比如:函数y=f(x)这一简单的表达式把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通过对应规则F并且用等号连接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圆锥曲线图形的对称、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深刻地反映了数学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形象的 现代 化电教手段,精心设计的板书,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美,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数学审美过程,一定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美所激起的心理愉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四.民主是关注学困生的唯一策略
“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瓶装的蒸馏水,一看就透。一看就透的情况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包裹的人。
    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魏书生
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学习效率。
    ●要统一,就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大家讨论表决。这样,学生才能从小养成民主的习惯,包括一事当前,把自己放在主人翁位置上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中,给自己寻找论据和注意倾听别人论据的习惯;表决后,特别是个人意见被否决后,坚决执行多数人决议的习惯。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个矛盾,靠老师管学生,压学生,主观片面地命令学生,或者靠学生批师道尊严,小将上讲台,都不能解决矛盾而只能激化矛盾。强调学生必须服从老师或强调老师必须服从学生都是极端的作法。
    真理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这一点就是用民主的方法,使师生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
    ●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也无效劳动。
    ●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民主意味着人们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民主与科学紧相联系。科学发达,人们善于从科学的角度去理智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只从私欲的角度,单凭感情去思考,这样才谈得上民主。
    ●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这和分工,和专业化并不矛盾。【摘自:《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2010-4-12

编辑:周生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安市高新区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山东省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